新型举国体制如何护航科技创新?

财云财经 阅读:3785 2024-08-29 13:37:00 评论:0
摘要: 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要厘清适用场景、操作主体及本质,还要强调其与市场化创新的关系,从而以正视听。

新型举国体制并非科技创新常态

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这一背景下,“新型举国体制”一词备受关注。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新型举国体制并非国家科技创新的常态。

国家科技创新的常态应当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遵循市场选择机制开展创新活动。这一原则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均有明确表述,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基石。

新型举国体制如何护航科技创新?

新型举国体制的出现,旨在为这个基本盘加持、赋能,而非取而代之。它主要在市场机制失灵的特定环节发挥作用,例如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卡脖子问题、新兴产业发展中产业生态不完整的问题,以及前瞻性重大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研发中市场投入不足的问题。

在卡脖子问题上,竞争对手的国家行为使得市场力量难以在短期内修复产业技术和供应链的缺陷,此时国家集中力量突破关键环节,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至关重要。

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设施等环节的缺失若仅依靠市场力量补齐,可能会严重延误产业发展进程。政府通过跨部门协同能够迅速补齐短板,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在前瞻性的创新活动中,由于市场化机构追求短期收益,难以进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这时就需要政府出手。但需要注意的是,地缘政治冲突使得这类需求日益增多,而如何选择方向和组织研发工作成为了难点。

新型举国体制是战略性武器,不能将其常态化运用,否则可能会对市场化创新体制机制造成严重冲击,导致资源配置的错配和浪费。

新型举国体制的适用场景

地缘政治冲突下的卡脖子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地缘政治冲突对各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某个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和供应链中断,导致关键技术被“卡脖子”时,市场机制往往难以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例如,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国外的技术限制使得我国企业在短期内无法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易获得关键技术和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新型举国体制就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攻关,突破技术瓶颈。

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产业生态问题

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往往面临产业生态发育不完整的困境。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可能会因为投资回报周期长、建设难度大等原因而进展缓慢。此时,政府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协调各方资源,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前瞻性重大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研发

一些前瞻性的重大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研发,由于其风险高、周期长、短期收益不明显,市场主体往往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进行投入。比如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需要政府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整合科研资源,进行长期稳定的支持和投入。

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化创新的协同

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化创新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市场机制有效的领域,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而在市场机制失灵的关键环节,新型举国体制能够及时介入,为市场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在5G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而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共同推动了5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新型举国体制的操作主体是中央政府

在探讨新型举国体制时,我们必须明确其操作主体。谁能举国?答案是中央政府。

当前,存在一种将新型举国体制庸俗化的现象,似乎各级地方政府都能运用举国之力。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要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持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前面提到的三类新型举国体制适用的场景,大多数地方政府由于受到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并不适合组织这类创新活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让官员们逐渐认识到政府在市场化创新中的角色定位。我们必须警惕地方政府借新型举国体制之名,将科技创新带回“计划创新”的老路。

新型举国体制是方法论而非花钱理由

新型举国体制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而绝非政府随意花钱的借口。

将其视为一种制度或花钱的理由是不正确的。新型举国体制的精髓在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针对不同的市场化机制失灵问题,遵循市场化基本规则,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和方法。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国家采取了新的组织方式,让民间智库充当产业创新的组织者,而非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资金。这充分说明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实践关键在于找准创新路径,攻克制约创新的瓶颈。

我们也要警惕国外对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恶意解读。美国一些智库将中国在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先优势归咎于非市场化手段,试图以此制造舆论压力,封堵中国新兴产业的海外市场扩张。因此,我们应当保持低调,以实际行动证明新型举国体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新型举国体制为市场化创新保驾护航

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盘是市场化创新,包括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以及由此拉动的产学研活动。新型举国体制是为了保障市场化创新的顺利进行,为其排忧解难,而不是取代市场化创新。

回顾新型举国体制战略兴起的背景,其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国发起的科技战,解决技术卡脖子等问题。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努力,有效地维持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为市场化创新主体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

我们要正确理解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化创新的关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向前发展。

新型举国体制如何护航科技创新?

相关问答

新型举国体制是什么?

新型举国体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当市场机制失灵且影响到国家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时,由政府通过跨部门协同和动员,集中力量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新型举国体制为什么不是科技创新的常态?

因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常态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创新活动。新型举国体制主要针对市场机制失灵的特定情况发挥作用。

新型举国体制适用于哪些场景?

适用于地缘政治冲突下的卡脖子问题、新兴产业发展中产业生态不完整的问题,以及前瞻性重大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研发中市场投入不足的问题。

新型举国体制的操作主体是谁?

操作主体是中央政府,大多数地方政府因资源和能力限制不适合组织这类创新。

新型举国体制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一种方法论,是在坚守市场化基本规则的情况下,针对市场化机制失灵问题设计解决路径和方法。

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化创新是什么关系?

新型举国体制为市场化创新保驾护航、赋能助力,两者相辅相成,而非相互替代。

声明

转载声明: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本文网址:https://www.caiair.cn/post/xinxing-juguotizhi-keji-chuangxin-2995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搜索